星云大师圆寂二周年.人间和尚─怀念星云大师(节录)
资讯日期:2025-02-14

【作者:裴勇(《原佛》辑刊主编)】2025-02-14


“扬州明月照英才”。就弘扬中华佛教而言,可谓:古有扬州先贤鉴真,今有扬州高僧星云。鉴真大师是“六次终成东渡愿,一帆竞遂扶桑缘。奈良兴建招提寺,佛日宏辉瀛海天”,而星云大师则是“心怀度众慈悲愿,身似法海不系舟。问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唐代的鉴真大师,把中国佛教传到日本,为法操劳而双目失明,被尊为“盲圣”。而当今的星云大师,把汉传佛教传到全世界,实现了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弘愿。赵朴老曾以“富有恒沙界,贵为人天师”的诗句赠送星云大师,称他是世界上最富贵的人。他的双目现在也近乎失明,却仍然为法忘躯,不遗余力,燃烧着自己。

人间佛教 星云模式

自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以来,星云大师无疑是当今两岸中国佛教界推动落实人间佛教第一人。之所以能落实,是因为有理念,有制度,有人才,有格局。人间佛教是星云大师的毕生职志,他以既尊重传统又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倡传统与现代之融和,特重佛教管理制度的创新。

他创办的人间佛教事业融入生活,贴近社会,走出山林、在都市大放异采;走向世界、在全球遍地开花。可以说,在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在一定范围内初步实现了当年太虚大师所倡导却未有因缘完全实现的佛教教理、教制、教产革新的理想,形成了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

就教理而言,星云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导正、归正,即把对人间佛教教义教理的阐释回归到佛陀的本怀,回归到佛法的真实义趣。在人人争论谁是人间佛教创立者之时,他把人间佛教回归到佛陀创教之初的本意,使人们看到了人间佛教并非某人之标新立异,佛陀本人就是人间佛教的开创者,人间佛教的强调就是回归佛陀本怀,人间佛教也正是正法重辉的希望。另一种形式的导归就是力促分散的佛教回归到整体的佛教,争讼的佛教回归到融和的佛教。因为佛教最初就是没有派别,本来不存在门户之见。

为此,星云模式除了提倡中国佛教八宗兼弘,而且主张南传北传佛教融和、大乘小乘融和、显密融和、僧俗融和。因为有了和谐才能拥有一切。就教产革命而言,星云模式建立了寺庙僧团的现代管理方式和现代财务运作制度。

而最重要的是,就教制而言,星云模式在继承传统和合僧团的六和敬核心精神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化转换。星云大师曾指出:“佛教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制度,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唯有健全的制度,才能带动佛教的复兴。”僧制改革实乃近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国佛教改革提出的一项最基本要求,改革传统僧众及寺院制度,建立适应现代社会转型而产生的新型僧伽制度,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僧伽制度,是佛教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成为佛教三大革命中的最核心任务。

星云模式成功地在佛光山建立了僧团立法制度、宗务委员会制度、本山和别分院制度、一个师承制度、教育划分改革制度、净士师姑制度、职务轮调制度、序列等级制度,檀讲师制度、功德主制度、佛光会信徒弘法制度、佛教青年团、佛教童军制度、出家人父母和有贡献的信众安老制度等一系列传统与现代融和的新型佛教教团管理办法。

佛光山开山五十多年来,星云大师以他的深悲弘愿、般若智慧和勇猛精进,带领佛光人实践人间佛教,实现了将人间佛教和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创举,他所推动的中国佛教人间化、人间佛教国际化事业在中国当代佛教史上留下可圈可点的一页。

有情有义 共生吉祥

与老人的每一次接触都感受到他的真性情,每一次交往都感受到他的有情有义。在每一个场合,老人的目光和言语总能照顾到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人,每见此情,我的心中就会升起“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佛光四句偈〉。老人笑起来有弥勒佛一样的欢喜劲,严肃时有种略带哀愁的悲悯相,每忆起都栩栩如生。

记得我第一次上佛光山,大巴上播放着老人1989年回大陆弘法探亲的纪实录像,当看到老人见到过去的老师和亲人霎时老泪纵横时,我们无不为之动容落泪,我的耳边也油然响起〈故乡的云〉那首深情的台湾老歌……老人少小离家,至今乡音未改,星云不就是那片眷恋故乡的云吗?老人身上总有一股浓厚,深广的家国情怀。这片云,从故乡缘起,云水三千、云游天下,飞越那片海,来到宝岛;飞越太平洋,望向世界,最终又回向那魂牵梦绕的原乡。

赵朴老曾说,他一生最敬重星云大师有二个原因:一是大师是孝子;二是没有人像大师一样,能把佛教的事业遍及全世界五大洲。可谓“慈光照三界,大孝报四恩”、“大孝终身慕父母,深悲历劫利群生;西来祖意云何是?无尽天涯赤子心。”(赵朴老诗)大师作为一个孝子、一个爱母亲的人,他也必然是心系祖国,乡土情深。

多年来,他不顾年高体弱,奔走于两岸之间,尽可能地为两岸融和多做努力。大师常说:有佛法就有办法。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大师提出两岸要以佛教为缘,以融和为本。这些年来,大师以两岸一脉相承的佛教为缘,会同台湾佛教界高僧大德与大陆佛教界共襄盛举,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佛教交流活动。他曾说:“尤其对两岸的共同合作,礼请佛指舍利来台供全民礼拜供养,期能促进两岸友谊,早日实践和平,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

从迎请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到海峡两岸佛乐联袂展演;从两岸四地佛教圆桌会议,到世界佛教论坛,我们总会看到大师高大威仪的身影,总会听到大师充满智慧的发言。令人欣慰的是,大师促进两岸融和的理想,从无到有,从一小步到一大步、逐步地从可能变为现实,从初始迈向深入。在两岸众多高僧大德、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的佛教已经率先地愈来愈紧密地融和在一起。这种融和成为两岸融和的先机,为两岸进一步深度融和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佛陀本怀 人间和尚

佛教讲自净其意,我们应时刻努力“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在让汉传佛教于世界各地具有了实体存在的事实面前,在一位九十老僧一生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佛法和有情众生的事实面前,你还在挑剔什么?政治和尚可能是偏见,金钱和尚可能是俗见。老人在弘法利生中创造了巨大价值,何曾用在为自己求安乐上?

其实,老人不是政治和尚,不是营销和尚,不是办学和尚,也不是书法和尚,这些都不能代表他一生的弘法。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佛法能泽被人间,如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六祖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陀出生在人间,成道、说法、弘法利生在人间。作为为法而生,来世还想做和尚,以人间佛教为佛法效力,为世人奔走,常表明自己人间性格的人间行者,对星云大师最好的称谓,我想应该是——“人间和尚”。

 

(转载自2025年2月12日「原佛」微信公众号)


更多新闻

联络⽅式

服务专线:0510-87376181 服务时间:8:00-17:00 传真电话:0510-87376185 联络地址:江苏省无锡宜兴市西渚镇香林路66号 联络邮箱:fgsdjs@ecp.fgs.org.tw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