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事业 修持静心
念佛共修

每周定时集会念佛共修,一来可以借着大众威德鞭策自己向上,二来可以促进彼此道谊。


古人道:“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因此,当我们的心受到污染的时候,要用清净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无邪,使人生有意义。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摄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生活繁忙紧张的现代人。念佛法门简单易入,八十岁老翁念得,三岁孩儿也念得,大学教授念得,贩夫走卒,乃至目不识丁的人也能朗朗上口。


(二)念佛的方法

要修持净土法门,当先建立信心,依信心为支柱,然后才能生起举动,才会因果圆满,否则佛门虽大,不度无信之人。有了信心,而后发愿,由愿生行,所谓信愿行为净土三资粮,譬如离家远行,一要资财,二要粮食,缺此二事,则难到达。

1.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其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因圆果满,我若念佛,必得往生。其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一定蒙佛接引。

2.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更愿既生西方,复回娑婆,度脱一切众生。

3.行者:即老实念佛。

信、愿、行,为修净土法门的诸行者少不了的资粮。因此,古德的净土经论及现今的诸师净土论章等。凡谈及往生的要事,都离不了这三秘要之法。

净土的修持法门很多,可大致分为三类,即:一、持名;二、观想;三、实相,修此三种法门,都可以生于净土。此中,实相念佛即是入第一义心,观佛法身实相,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这一法门,本来属于禅宗,但因禅心所显的境界,便是净土,因此亦摄于净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两根,便不能普及,所以在净土法中,很少有人提倡,而归禅门去提倡。

其次是观想念佛,这是依照《观无量寿经》中,对于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依正庄严,作十六种观法,观行若得纯熟,则开目闭目皆是极乐,立可转此娑婆为净土,即身便能畅游极乐,功效之大,不可言喻。修此法所得的三昧,为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只是这种观法微细深玄,有五种难成:一者、根钝则难成;二者、心粗则难成;三者、无善巧方便则难成;四者、认识不深刻则难成;五者、精力不足则难成。若要根利、心细、聪巧,还要印象深刻、精神强旺,实在不容易,因此,这种法门也不能普及,亦属难行门。

再次就是持名念佛了,持名比上述二种念法容易得多,不论上中下根机,皆能念佛,若念到一心不乱,便能得三昧,所得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一法,经过二千年来佛门大德不断提倡和实行的结果,已成为最普遍、最深入民间的佛法。

持名念佛的方法,因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以及念佛人的根器不同,因此念法也有种种的不同。诸如:

1.高声念:念时声音洪大,其效用可治昏沉,提起精神,扫除杂念。

2.默念:口不出声,但在心里明明白白,适用于公共场所或旅游。

3.金刚念:声调在高声与默念之间,一句句口念分明,耳听分明,想分明,佛声能在身口意中不散失,便为金刚念。

4.追顶念:字句紧急,一声追一声,中间毫无空隙,因此杂念无从生起。

5.觉照念:念念回光返照,向于自性。

6.观想念:一面念佛,一面观想佛身相好,佛国庄严。

7.礼拜念:拜佛、念佛同时进行。

8.记数念:以念珠记念佛次数。

9.记十念:每念十声,拨一念珠,即一边念佛一边记十数,心力专注,则不生妄想。

10.十口气念:以尽一口出气为度,用追顶法念佛,当出气已促,再吸一口气,方能续念,名为一口气,如是十次,故名为十口气念。

如何持名念,可随各人根机、环境而定,唯需念到浑然忘我,如古人所云:“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三)念佛的感应

1.东晋慧远大师,结社念佛,三十年迹不入俗,感得三见弥陀圣像。

2.唐善导大师,念佛一声,口出一道光明。

3.唐法照大师,曾开五会念佛,感得代宗宫中闻念佛声,遣使请入宫内,教宫人念佛。

4.唐少康大师,念佛一声,口出一佛。

5.唐怀玉法师,诵《弥陀经》三十万遍,得紫金台往生。

6.宋黄打铁,以打铁为生,举锤打铁一下,念一声阿弥陀佛,后念佛而化。

7.宋思照大师,效法藏四十八愿,结僧俗念佛三十年,临终前梦见弥陀丈六金身,自知时至,趺坐念佛而化。

8.宋王日休,精进念佛,预知时至,感佛来迎。

9.台北念佛团团长李清华居士,预知时至,沐浴净身,集众助念,自己端坐佛前,于念佛声中往生。

10.宜兰念佛会郑昭暄居士,虔诚念佛,感应瘫痪八年的双腿一旦痊愈。

此外,古今高僧及居士,因专修净土法门,于临终身心显现瑞相感应者,如:预知时至、见佛现身、蒙佛放光接引、异香及光明遍满室中,或自见坐金莲华,随佛往生,或临终前梦见弥陀放光接引的感应事迹,不胜枚举。

(四)念佛的利益

1.依《念佛镜》载,念佛可得二十三种利益:

(1)灭重罪障益。  (2)感圣来迎益。 (3)证无生法忍益。

(4)光明摄受益。  (5)慈光照触益。 (6)历事他方受记益。

(7)大师护念益。  (8)圣友同赞益。 (9)还归本国得陀罗尼益。

(10)菩萨冥加益。(11)圣友同迎益。(12)诸佛保护益。

(13)神通空驾益。(14)八部防卫益。(15)身色殊姿益。

(16)功德宝聚益。(17)寿命长劫益。(18)多闻智慧益。

(19)得生胜处益。(20)不退菩提益。(21)面睹圣众益。

(22)奉觐大雄益。(23)常闻妙法益。

2.《云栖净土汇语》载有受持一佛名号,当世即获十种功德利益:

(1)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2)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3)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4)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

(5)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枷、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6)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7)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8)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9)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10)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并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五)注意事项

1.佛殿内不抽烟、不喝酒,不带荤食、宠物进入寺院。

2.参加念佛会,服装仪容宜简单朴素。

3.入寺院参加念佛共修时,说话当轻声细语。

4.入殿时,鞋子应整齐摆放于鞋柜中,随身之物不可任意置放。

5.若备有海青者,应先将海青穿好,再进入佛殿。

6.排班时,男女众分东西单。

7.未着海青及缦衣者,宜站在后排,以维持殿堂庄严。

8.念佛共修会进行中,不可任意走动,干扰他人。

9.对课诵不熟悉或不会唱诵者,应轻声随着大众唱念。

10.绕佛时,不得东张西望,宜收摄身心,专注于念佛声中,不起妄想。

11.诵经念佛音调须和谐,不可无故闭口不唱;绕佛行道,脚步快慢自然。

12.念佛后,如当地信众有亲人往生,可以凭众力给予随堂超荐。


活动预告

联络⽅式

服务专线:0510-87376181 服务时间:8:00-17:00 传真电话:0510-87376185 联络地址:江苏省无锡宜兴市西渚镇香林路66号 联络邮箱:fgsdjs@ecp.fgs.org.tw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