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事业 人生加油站 人间生活法座会
第86期 人间生活法座会 星云大师对佛教的特殊贡献

主讲者:程恭让教授

第86期人间生活法座会—星云大师对佛教的特殊贡献」近400人参加,上海大学佛教思想史暨人间佛教学研究院院长程恭让教授分享星云大师对佛教经典通俗化的重要贡献,指出大师一生弘法就是要让人懂,并提出大师般若与善巧方便相融合的度众方式。


2.jpg


3.jpg


        心得分享—云湖书院学生  沈瑜

信众与云湖书院的学员济济一堂,过道里都排满了加座的位置,大众都聚精会神饶有兴致的聆听程恭让教授谈我们敬爱的师父星云大师对佛教的特殊贡献。

首先,程教授从学者的角度从佛教史的领域诠释了佛陀涅槃后的几百年,弟子们对佛陀的缅怀和回忆,它的作用是对佛法的继承和传承,通过理论与实践对佛法深度的理解和反思,形成新的共识。程教授话锋一转,把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转型与佛陀作了衔接。

汉代的佛经翻译有白话和典雅两种,对有文化底蕴的士大夫来说白话文不够优美,用骈体文翻译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白话文对大众是非常受益的。星云大师为了让难懂生涩的佛学宝典走进大众,邀请大陆学者共同翻译编撰了一套《中国佛学经典宝藏》,留给世人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

大师为促进两岸和平,身体力行的推动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为两岸好,留下历史”让程教授对大师的撞击心灵振憾人心的话语仿佛就在眼前。

程教授亲近星云大师,感受着大师的一言一行,深感大师就是人间的菩萨。程教授说,作为一个合格的菩萨,他必须具备两种条件,一是自利自觉,二是利他觉他,二者兼备才是圆融。

大乘佛教是以六度波罗蜜的智慧度众,程教授深入细致的研究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论和实践,总结出了有七度波罗蜜,那就是自修(般若)与度众(善巧方便)的融合。大乘菩萨必须进入生活、社会实践,用智慧和善巧方便才能度众生。这就是人间佛教的价值。


5.jpg


心得分享—云湖书院学员  倪健

通过参加程恭让教授在第八十六期人间生活法座会上对星云大师的讲述,我深刻感受到星云大师对佛教的特殊贡献。以下是我的心得:

星云大师在近代中国佛教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倡导白话文翻译,使佛教经典更加通俗化、世俗化,去除了神话的色彩。这种通俗化并不等同于世俗化,更不等同于庸俗化,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使佛法更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大师的这一举措,不仅让佛教经典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也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促进两岸佛教交流方面,星云大师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程教授回忆起与大师初次通电话时,大师那慈悲而有力的声音深深打动了他。大师的“为两岸好而留下历史”的话语,更是让程教授当即接受了大师的邀请。通过多次接触,程教授发现大师不仅是发菩萨心,做菩萨行,更是一个没有架子、胸怀宽广与慈爱的人间菩萨。

2013年在大觉寺召开的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人间佛教的发展。程教授通过对大师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人间佛教的七度波罗蜜,即自修(般若)与度众(善巧方便)的融合。大乘菩萨必须进入生活、社会实践,用智慧和善巧方便才能度众生,这正是人间佛教的价值所在。

通过程教授的讲述,我深刻体会到星云大师和程教授是我们修行的铺路者。大师的著作和编译的经典,如同一盏盏明灯,指引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行。程教授将星云大师的善巧方便比作第七度波罗蜜,我也非常认同。大师将佛教融入人间,使其不再是深山孤院的佛教,而是让更多人认识、接受并加入的人间佛教,功德殊胜。

作为大觉寺的义工,我们要以程院长为榜样,多读大师的著作,领悟大师的精神,共同践行人间佛教。


       


活动预告

联络⽅式

服务专线:0510-87376181 服务时间:8:00-17:00 传真电话:0510-87376185 联络地址:江苏省无锡宜兴市西渚镇香林路66号 联络邮箱:fgsdjs@ecp.fgs.org.tw 关注我们: